算 UPS 电源功率和蓄电池数量,需结合设备实际负载需求、备用时间要求、UPS 转换效率等核心参数,遵循 “先算 UPS 功率→再算蓄电池容量→最后确定蓄电池数量” 的逻辑步骤。以下是详细计算方法、公式及示例,适用于常见的工频 / 高频 UPS(后备式、在线式)场景。
一、第一步:计算 UPS 电源的额定功率(关键:避免过载)
UPS 功率需覆盖所有接入设备的总功率,并预留一定冗余(应对设备峰值功率和未来扩容),核心公式如下:
1. 确定 “设备总负载功率”
首先统计所有需 UPS 供电的设备(如服务器、交换机、监控、工业设备等)的额定功率(P 设备,单位:W),或通过 “设备额定电流 × 电压” 计算(单相设备:P=U×I× 功率因数;三相设备:P=√3×U×I× 功率因数)。
注意:若设备标注 “视在功率(VA)”,需转换为有功功率(W):有功功率(W)= 视在功率(VA)× 功率因数(PF)
(常见设备功率因数:服务器 / PC≈0.7~0.8,工业电机≈0.8~0.9,纯电阻设备≈1.0)
示例:3 台服务器(每台额定功率 300W,PF=0.8)+ 2 台交换机(每台 50W,PF=0.9)
设备总视在功率 =(3×300/0.8)+(2×50/0.9)≈ 1125 + 111 ≈ 1236 VA
设备总有功功率 = 3×300 + 2×50 = 1000 W
2. 计算 UPS 额定功率(需预留冗余)
UPS 实际输出功率会受转换效率(η) 影响(在线式 UPS 效率通常 85%~95%,后备式≈70%~80%),且需预留 10%~30% 冗余(避免长期满负荷运行,延长 UPS 寿命)。
核心公式:
UPS 额定功率(VA)≥ 设备总视在功率(VA)÷ UPS 转换效率(η)× 冗余系数(1.1~1.3)
或(按有功功率计算):
UPS 额定功率(W)≥ 设备总有功功率(W)÷ UPS 转换效率(η)× 冗余系数(1.1~1.3)
示例(接上文):
选择在线式 UPS(η=90%),冗余系数 1.2
UPS 额定功率(VA)≥ 1236 ÷ 0.9 × 1.2 ≈ 1648 VA
→ 实际选型:选择1.5kVA 或 2kVA的 UPS(市场常见规格:1kVA、1.5kVA、2kVA、3kVA、5kVA 等)。
二、第二步:计算蓄电池容量与数量(关键:满足备用时间)
蓄电池为 UPS 提供备用电源,需根据备用时间(T,单位:小时)、UPS 直流母线电压(Udc)、负载功率计算容量,再结合单节蓄电池电压确定数量。
1. 核心参数确认
UPS 直流母线电压(Udc):由 UPS 型号决定(单相小功率 UPS 常见:12V、24V、48V;三相大功率 UPS 常见:192V、220V、384V 等,可查设备手册)。
蓄电池放电系数(K):蓄电池放电时间越短,实际可释放容量越低(需查蓄电池厂家的 “放电曲线”),常见取值:
备用时间 T(小时) | 放电系数 K(铅酸蓄电池) |
T≥10 | 0.9~1.0(浅放电) |
1<T<10 | 0.7~0.8(中放电) |
T≤1 | 0.5~0.6(深放电) |
蓄电池类型:工业 UPS 常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(VRLA),单节额定电压通常为12V(少数为 2V、6V,2V 多为大容量电池,用于长时备用)。
2. 计算蓄电池总容量(C 总,单位:Ah)
公式推导:备用时间内,蓄电池释放的总能量(Wh)需≥UPS 负载消耗的总能量(Wh)。
蓄电池总能量 = C 总(Ah)× Udc(V)× K(放电系数)
UPS 负载能量 = 设备总有功功率(W)× T(小时)÷ UPS 转换效率(η)(因 UPS 逆变需消耗能量)
核心公式:
C 总(Ah)≥ [设备总有功功率(W)× T(h)] ÷ [Udc(V)× K × η]
示例(接上文):
设备总有功功率 = 1000W,备用时间 T=2 小时,UPS 直流母线电压 Udc=48V(常见 1.5kVA UPS 配置),K=0.8(2 小时放电),η=90%
C 总 ≥(1000 × 2)÷(48 × 0.8 × 0.9)≈ 2000 ÷ 34.56 ≈ 57.8 Ah
→ 实际选蓄电池总容量:65Ah 或 100Ah(铅酸蓄电池常见规格:65Ah、100Ah、150Ah、200Ah 等,选略大于计算值的规格)。
3. 计算蓄电池数量(N)
蓄电池需通过 “串联” 达到 UPS 直流母线电压(Udc),单节电池电压为 U 单(通常 12V),公式:
N = UPS 直流母线电压(Udc)÷ 单节蓄电池电压(U 单)
示例(接上文):
Udc=48V,U 单 = 12V → N=48÷12=4 节
若选 100Ah/12V 的蓄电池,需4 节 100Ah 电池串联(总容量 100Ah,总电压 48V),满足 2 小时备用时间;
若需延长备用时间(如 4 小时),可增加电池数量(并联):总节数 = 串联节数 × 并联组数(如 4 节 ×2 组 = 8 节,总容量 200Ah,备用时间≈4 小时)。
三、注意事项(避免计算误差)
功率因数匹配:UPS 标注的 “额定功率(VA)” 是视在功率,需确保设备总视在功率不超过 UPS 视在功率,避免 “有功功率够但视在功率过载”(如 1kVA UPS,PF=0.8 时,最大有功功率仅 800W)。
蓄电池放电温度:低温会降低蓄电池容量(如 - 10℃时容量仅为常温的 70%),若在低温环境使用,需增大蓄电池容量(如计算值 ×1.3~1.5)。
UPS 类型差异:后备式 UPS 在 “市电正常” 时不经过逆变,备用时才切换,计算时效率取 “逆变效率”;在线式 UPS 始终逆变,效率取 “整机效率”。
实际备用时间验证:计算值为理论值,实际备用时间会受蓄电池老化(容量衰减)、负载波动、环境温度影响,建议预留 20% 余量。
四、总结计算流程
统计所有设备的功率(有功 / 视在),确定设备总负载;
按 “负载 ÷ 效率 × 冗余” 计算UPS 额定功率,选型匹配市场规格;
按 “负载 × 备用时间 ÷(直流电压 × 放电系数 × 效率)” 计算蓄电池总容量;
按 “直流电压 ÷ 单节电压” 确定蓄电池串联数量,按需并联延长备用时间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精准匹配 UPS 和蓄电池,避免 “功率不足导致过载” 或 “容量不够导致备用时间缩短” 的问题。
下一篇:没有了!